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文化交流基地 > 南京 > 正文
南京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
2018-03-06 09:23:00

  

  南京市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位于南京市浦口区,长江北岸,老山脚下。隶属行知教育集团,集团下包括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附属行知幼儿园)、南京市浦口区行知中学、江苏省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南京市浦口区高旺小学等,内设南京行知苑对外交流中心、王荷波纪念馆等职能机构。目前,在校学生2000多人,行知基地每年接待3万多校外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外交流中心每年接待近1000名境外师生开展中华文化浸濡活动。

  中心秉承“共享行知教育,共建世界学校,共育地球公民”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打造行知品牌共同体、前沿探索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特色活动共同体、对外交流共同体。中心申报的《当代生活场景下的“教学做合一”新探索》被确定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正全力推进。

  2004年开始,中心开启了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之路。十多年来,累计有超过8000名境外师生来此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浸濡和华文研修活动,其中80%以上是华裔师生,形成了“立足新加坡、辐射东南亚、放眼全世界”的对外交流格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江苏省华侨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等。

  中心软硬件条件一流,除了拥有从幼儿园到中学完备的师资队伍,还有包括天地生展览馆、农艺馆、茶艺馆、陶艺馆、军事模型馆、民间艺术坊、书画创作室等在内的供境外华裔师生来此学习生活的教学与食宿条件。此外,8亩地的茶园,13亩地的农耕园,11亩地果园、150亩地的荷花园等户外场所也是中心独特的华文教育资源。

  中心总校长杨瑞清志愿扎根于艰苦的乡村教育,一干就是30多年。2015年8月,卸任服务了30年的行知小学校长一职,担任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转换角色,继续执着追求朴素的教育梦想。专著《走在行知路上》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出版发行。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现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陶研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理事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江苏教育60年十大人物等。

  一、行知文化是引领中心对外交流工作的思想源泉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大学教授职务,毅然选择为改造落后之中华教育而四处奔波,殚精竭虑,奉献终身,为中国教育之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出去”的名言,他的“爱满天下”的胸怀,他的“生活教育”的光辉思想,是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财富,为人敬仰,享有盛名。他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正指引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往前迈进。

  中心龙头校——行知小学自1981年以来,坚持实践行知教育思想,立足乡村,演绎了一个动人的乡村教育神话。积极构建以“行知文化”为特色的对外交流项目、交流内容,影响了为数众多的华人华侨学习传播行知文化。特别在马来西亚,行知文化已在当地的华校中广为传播,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的华文教育生态。

  二、项目建设是促进中心对外交流工作的行动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华文教育,中心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和华文教师等交流对象和性质的不同,构建不同的活动项目。

  一是“中华文化浸濡活动”项目。常态化服务项目。对象定位于境外在校青少年学生,短则一周,长则三周。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及文化差异,设计“融进行知文化、体验乡土文化、触摸南京文化、领略长江文化”系列活动课程。重在让广大华裔青少年在华文学习上有所进步,在中华文化体验上有所浸染,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10年来,共接待5000多名华裔青少年开展活动。让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祖(籍)国文化的熏陶,建立起与中国的感情纽带。

  中心广泛整合周边的社会和自然资源,经过科学的设计,使其纳入华文教育的活动课程体系。在长江边吟唱“长江之歌”,在霸王项羽祠习“一举两得、破釜沉舟”,在浦口火车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中山陵识“博爱”和“天下为公”,在夫子庙诵《论语》,在马鞍山李白墓园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镇江金山寺了解“水漫金山”的传说,在郑和宝船公园感受“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等等。这些鲜活的,有趣的教育形式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终生难忘。

  二是“华文教师研修”项目。常态化服务项目。象定位于境外华文教师或相关工作者,短则一周,长则两周。以华文教学研修为中心,辅之以人文交流,重在积极分享国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所在国或地区的华文教学工作同步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项目实施10年来,共接待超过1000名境外华文教师开展研修培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所在地华文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通过深入的文化参访和体验活动,学习并传播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对当下中国也有了最新了解,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认识和友好往来。

  以此项目为依托,近年来,中心积极协助马来西亚教育部打造面向全国华校的“爱心计划”项目。此项目目前已有过百家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参与其中,发展势头良好。中心在行知教育实验、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和行知文化建构等方面进行深度帮扶,为此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马来西亚教育部及华校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三是“行知教育三国论坛”项目。常态化项目。自2005年以来,此项目每年的下半年举办一届,狭义上是指面向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广义上是指面向一切有需要的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教育的学术交流平台。重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华文教育理念的互鉴共享。

  此项目已成功在新加坡和南京举办了十一届,直接受益中外华文教师4000多人。中心将继续深入有效地开展好此项目,让其成为服务于华文教育及教学的重要平台。

  四是“行知教育两岸论坛”项目。常态化项目。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也是中心的自觉使命。中心先后多次接待台湾师生来此开展多种类型的交流活动。2015年7月,在两岸教育同行的共同努力倡导下,由中心牵头,首届“行知教育两岸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以此论坛成功举办为标志,两岸教育界又多了一个共享的交流平台,影响深远。当前,中心正积极筹备举办第二届论坛。

  五是“寻根之旅夏(冬)令营”项目。多年来,中心积极服务于“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2015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营)开营式在中心举行。2016年,在上级领导机关的信任下,中心将更深层次参与此活动。将首次全程参与并具体负责实施寻根之旅夏令营(南京营)全部活动,当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往前推进。

  此外,中心还创造性的与海外华文学校合作实施“中华文化驻校大使”项目,组织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到对方学校担任“中华文化驻校大使”,协助海外学校在中文教学方面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三、共建共享是推动中心对外交流工作的意识自觉

  要保持华文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推进,就要用一种开放的思维,用广泛联合的办法,吸纳一切有益力量参与共建,同时也要让华文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有益资源、成果与人共享。

  “用心用情、善于交友”是中心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原则。十年的华文教育工作,中心结交了一大批华文教育朋友和伙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缔结了10家友好学校。在中心的直接推动下,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新加坡行知学苑、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台湾行知文教中心等4家境外华文教育推广机构先后成立,成为中心华文教育工作有力开展的重要载体。

  中心积极与江苏省教研室、凤凰母语研究所、《七彩语文》杂志社、江苏少儿出版社、凤凰出版社、晓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学术或高等教育机构联合,在智力引进等方面寻求扶持,重点获取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在科学制定华文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还编印了《陶娃识字歌》、《三小读本》、《一片小树林》、《中华成语经》等华文学习和阅读书籍。其中著名儿童文学家王一梅以中心为题材创作的《一片小树林》获得国家冰心图书奖,成为境外来中心活动华裔青少年喜爱的阅读书目。

  华文教育专家资源库也是中心在寻求智力支持方面十分重视的工作。朱小蔓、李镇西、窦桂梅、卢志文、陶勑恒、管建刚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都成为中心专家资源库的成员,在中心的安排下,先后来南京或赴海外为华文教育工作分享经验。

  在中心的影响下,南京市以及山东、浙江等地有数十所中小学校先后参与到华文教育工作中来。对外交流资源的引入,让这些学校走上了国际交流之路,使得他们的办学眼界得以扩展,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这些学校的参与,也使得中心的华文教育资源得以极大提升,内容得以丰富,有利于华文教育工作的更好推进。

  十多年来,中心积极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把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服务华文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坚持做小事、做实事、做新事,以“1分选择,99分的坚持、1分自豪,99分感激,1分成绩,99分成长”的工作心态,在海外华文教育的热土上默默耕耘。我们将继续本着这份心态,积极学习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华文教育事业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南京市侨联成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