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筑城之北,细水春流直绕墙……”2023年春日,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创作者、南通籍著名画家袁运生重返故里,挥笔题赠崇川区和平桥街道“侨胞之家”。这幅墨宝不仅承载着游子的乡愁,更见证着侨界文化传承的蓬勃脉动。
强基固本奏响同心筑梦最强音
和平桥街道侨联分会以“苏侨有爱”志愿服务为引领,构建起“1+7+N”立体化服务体系。以崇川区“同心侨”和平桥街道志愿服务分队为骨干,吸纳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青年志愿者等7类群体,联动大雅国韵等4家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形成“文化保护+文明实践+民生服务”三位一体服务矩阵。这支70人的专业化队伍已开展服务4000余人次,其创新模式不仅在全省基层侨联干部培训班作经验交流,在“2024年江苏省暨南京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现场展示,更成功入选2024年度市级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清单。
文脉赓续绘就首善六桥新图景
漫步青石板老街,“侨之魂”文化浸润工程正焕发新机。街道创新打造“侨史三部曲”——组织侨眷重走老街路、编撰《崇川根脉》期刊26期、摄制《静美寺街》纪实片23部,让侨胞在“可触可感”的乡愁记忆中寻根。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内,非遗传承如火如荼,“侨愈健”志愿联盟开展中药香囊制作等沉浸式体验,章朱学派中医文化通过云端课堂辐射海外侨团。今年春节期间,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新高,新侨代表“走读古街”获好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乡情纽带在新生代侨胞中持续升温。
古城焕新熔炼侨界奋进铿锵行
在守护与创新中,侨界力量正成为古城复兴的生力军。建立“和风贤语”月报机制,动态更新40名在外优秀人士名册,促成11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了在外优秀人士回通35人次。针对侨胞侨眷需求精准施策,高效解决房产签约、权益维护等急难问题42件。六桥文化社“保护地名文化,赓续崇川根脉”获评省社会组织优秀案例,侨志愿者主导开发的“瞧寺街”4集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五万。
“我们将以侨为桥,让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街道侨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启动“坐客古城”寻访、“侨见家乡”影像、“侨声入耳”交流等计划,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侨胞成为老街保护的参与者、文化传播的代言人、家乡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