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各地侨联 > 南京侨联 > 特色工作 > 正文
老归侨回忆录 | 王振坤:路,走过的路
2022-10-27 10:46:00

  为充分展示侨界人士的风采,为侨界人士学习和传承老归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优良传统,南京市侨联特推出《老归侨回忆录》系列报道,营造侨心向党、同心与共的侨界氛围,鼓舞侨界群众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王振坤,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缅甸,1954年从缅甸归国。作为侨生在南师附中、南京师范学院读书。毕业后,曾在南京市五中、十中、十三中、矿校、金陵中学做老师。1978年至退休前,在南京市侨联、南京市侨办工作。曾担任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南京市侨联主席;曾担任江苏省侨联常委、全国侨联委员。

  我的祖籍是福建省泉州地区南安县洪濑镇福林村。我于1933年出生在缅甸东吁专区杰柳军镇。我们兄弟姐妹九个,在男孩子中我排行第五,属老小。

  我在战乱中长大,战乱中成长。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南侵缅甸,战火烧到东吁一带,我随父母逃难到敏尼军吉伦族村避难。在这里我与吉伦族小朋友一起放牛拾柴、摸鱼捉虾、读书成长。局势稍微安定了,我便回到杰柳军镇父母身边。

  1945年日本法西斯被打败后,第二年(即1946年)10月杰柳军镇时敏学校恢复上课,我才有机会到学校上学,开始读中文。由于我学习过缅文,基础比较好,悟性比较强,学习中文很快上手,学习成绩一直领先,几乎每学期考试都得到第一名,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一直到小学毕业。1951年我小学毕业后,前往仰光报考南洋中学,以总分第一名被录取。

  仰光南洋中学在仰光大金字塔下,巴罕的一个小山坡上,环境幽雅僻静,是安下心来好好学习的地方。师生平等和谐相处,同学友爱互助,令人心情舒畅。学校图书馆提供大量进步书籍,随便借阅享用。除了有学生会,学校还有住校生生活管理委员会管理学生食堂,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和清洁卫生……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学习、锻炼、提高能力、健康成长的平台。同时,为我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前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日后我回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参加祖国建设提供了可能。

王振坤(后排左一)和同学们在南师附中

  1954年6月21日我和几个侨生乘飞机由仰光启程回国,途经香港。22日早晨,在组织的安排下乘车离开香港,跟随着《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迎向五星红旗,我满含热泪,大踏步冲向祖国怀抱!能奔赴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我感到无比幸福,能为“振兴中华,繁荣祖国”去奋斗,我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

  从走进南师附中课堂开始,我刻苦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文化水平,提高工作能力,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高中毕业前夕,祖国号召我们应届毕业生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到农村去做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我感到这很光荣,积极响应号召,并表了态。

  1957年夏,高中毕业后经过考试,我被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录取。在大学四年里,我学习专业,掌握为祖国人民服务的本能;通过大炼钢铁,农村劳动,增强劳动观念;担任学生会工作,提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能力;经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炼出战胜困难的意志。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961年大学毕业,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我服从安排“南征北战”,由南京市第五中学转战十中、十三中、矿校、金陵中学等任职。担任过外语、政治、地理课教学,也从事过行政、工会、班主任、指导员等工作。接受考验、锻炼,得到信任、重用。一路走来品尝了诸多酸甜苦辣咸,终究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王振坤(右一)参加江苏省侨联第六次代表大会

  1978年,我由学校调往侨务部门工作,到侨务战线履行侨务使命,落实侨务政策。

  1996年,我退休后报名上金陵老年大学,学习文化知识,继续发挥应有的余热,让人生发挥光彩。


  编辑:南京侨联张亚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