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文化交流 > 正文
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专题展走进广东
2024-07-02 10:09:0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宣传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6月30日上午,“雨花侨魂——雨花英烈事迹展”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纪念馆)举办,首次集中展示广东籍、侨界及有海外经历的雨花英烈群体的革命事迹。

  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丰,江苏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艾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彭小毛,人民日报海外网海外部副主任刘姝麟,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委党史办、南京市委党史办、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左志强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举办“雨花侨魂——雨花英烈事迹展”,是将雨花英烈事迹和中国共产党人故事向海外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将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及相应配套活动,让社会各界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鼓舞广大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艾卉表示,此次展览是苏粤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革命纪念馆馆际交流的一个典范,更是通过侨界雨花英烈,讲好中国故事,向广大侨界人士传播党的核心精神谱系的一次生动实践。希望以此为契机,今后进一步加强苏粤两地“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激发和凝聚广大侨界人士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干事热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侨界力量。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雨花英烈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其中有数十人为广东籍或在广东战斗、工作过,也有多位雨花英烈有侨的身份及海外经历。本次展览以“专题+基本陈列”的形式,共展出30多位烈士的生平事迹,100余件珍贵的文物史料,各类历史照片150余幅。许包野烈士的中学同学录和许包野弟弟给嫂子叶雁苹的“侨批”是首次展出,通过场景复原及图文并茂的展览语言阐释这些文物文献背后蕴藏的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广东籍雨花英烈洪灵菲后人从青海西宁、四川成都、北京等地第一次齐聚广州,洪灵菲孙子洪恺表示:“非常感谢活动主办方,让更多人了解雨花英烈事迹,我们烈士家属非常感动,也将以英烈精神为指引,继承先辈的遗志,立足岗位,拼搏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件珍贵史料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雨花英烈许包野

  广东汕头澄海籍的许包野烈士,出生于泰国华侨富商家庭,是侨界雨花英烈之中的典型人物。本次展览展出了许包野回家乡就读的澄海中学建校第一届同学录。在这份史料“许鸿藻”一栏中,也记载了他启蒙学校校名“明序学校”。许包野7岁时被父亲送回国内,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家乡许氏宗祠兴办的学塾起步,历经澄海凤山小学、澄海县立中学,最后踏上了异国留学、追求真理的道路,也在家乡的求学历程中树立了爱国爱民的少年壮志。这份珍贵的同学录是首次在雨花英烈主题展览中公开展示,充分展现了华侨家庭心系桑梓、重视文教的优良传统。

  广东汕头是全国闻名的侨乡。许包野妻子叶雁苹“半个世纪等待”的故事,在汕头传颂多年、家喻户晓。本次展览中展出了1955年许包野的弟弟从新加坡写给叶雁苹的“侨批”原件,并且在现场依据许包野故居实景,设置了“半个世纪等待”的场景复原。以这样的生动形式,向观众展现侨乡子弟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科副科长方厦在采访中表示:“今年 3 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汕头党史研究室一起在许包野烈士故居寻找到了大批史料,其中就有许氏兄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书籍,这与我们此次展出的同学录中的重要信息是相互印证的,也证实了当时像许包野烈士这样的华侨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更是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真实地展现了许包野烈士少年求学时的勤奋刻苦。”

雨花英烈洪灵菲

  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洪灵菲烈士,是享有盛名的进步作家,为躲避国民党当局通缉,曾流亡海外。1923年春,左联作家发起组织潮汕最早的新文学社团——火焰社。洪灵菲在广州见到招募启事,参加了火焰社并多次向火焰社的社刊《火焰》投稿。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他是七常委之一。本次展览展出了洪灵菲的代表作之一——长篇自传体小说《转变》。该作品是他流亡香港、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等地之后写成的,艺术再现了洪灵菲年轻时踏入革命道路的历程。小说以浓墨重彩的生动笔墨描述了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城里火热的革命氛围,并根据广州的革命形势而欢呼“整个的中华民族已经苏醒过来”。

  多位雨花英烈在广东留下革命足迹

雨花英烈邓演达

雨花英烈顾浚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雨花台有一批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革命烈士。本次展览展示了曾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教育长的邓演达烈士多件文物史料,邓演达烈士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为黄埔军校建校作出过突出贡献;同时也展出了黄埔军校一期学生顾浚烈士的革命事迹,顾浚烈士曾经在欧洲留学多年,他在求学海外时向旅欧党组织靠拢,回国后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

雨花英烈恽代英

《中国青年》杂志创刊号

  广州起义中有多位雨花英烈奋战的身影。本次展览着重展示了广州起义领导者之一、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恽代英的多件文物史料。在这些展品中最为珍贵的是恽代英创办和主编的《中国青年》,该刊物创刊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也是教育当代青年的生动革命文物教材。

雨花英烈倪朝龙

  雨花英烈中也闪耀着一大批侨界共产党员及革命志士的身影。作为侨眷的雨花英烈倪朝龙,来自著名的侨乡福建福清,出身华侨家庭,父亲倪家德经商,三个哥哥先后旅居印尼,家境殷实。他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去当律师,但他痛恨反动政府的黑暗,果断放弃,回到家乡当教员。这时,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他立即前往广州投考军校,可惜因身体单薄等原因,未被录取,当时恰逢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招兵东征,倪朝龙便应征入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宣传员,随军北伐,沿途做宣传发动工作。1927年他离开福清到上海求学,考入上海江湾劳动大学。同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担任中共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支部书记,与云南籍同学刘希雨、陈仲模等人,在中共上海江湾区委书记马克昌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不幸被捕,后转押至中央军人监狱。1931年4月29日,在恽代英遇难的当天,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马克昌、刘希雨、陈仲模死刑,判处倪朝龙9年有期徒刑,半年后,因伤势过重,倪朝龙病逝狱中,年仅25岁。

  多元协同体现两馆合作办展的成果

雨花英烈邓中夏

  本次展览系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雨花英烈纪念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办展,除展览、社教活动的交流外,文物展品也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提供,这是充分展示两馆研究成果、全面深化馆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也展示了雨花英烈与广东地区重大事件的紧密联系。雨花英烈邓中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与广东也有着不解之缘。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成立,邓中夏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党团书记。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爆发后,为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和全国总工会的公开指挥下,邓中夏等工运领导者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罢工坚持16个月之久,这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亦属罕见。在此期间,他主持创办《工人之路特号》、成立演讲队、担任纠察队训育长,任职劳动学院院长,并编写了《省港罢工概观》《省港罢工中之中英谈判》等一批书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原件拿出在展览中进行展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在采访中表示:“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文博单位特别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任务。在营造全社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氛围的工作中,文博工作者责无旁贷。‘雨花侨魂——雨花英烈事迹展’选择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举办,更显意义非凡,两地携手共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传播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代表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辛亥革命纪念馆同仁赠送图书画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倾情演绎以侨界“雨花英烈”为主题的小型情景剧“半个世纪的等待”。

  “雨花侨魂——雨花英烈事迹展”由中国侨联指导,江苏省侨联、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该展览将持续展示2个月,期间将在广州多地举行多场配套宣讲和社教活动。


  编辑:jsqlgly000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