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各地侨联 > 盐城侨联 > 活动掠影 > 正文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籍3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9-01-14 10:31:00  来源:盐城市侨联

  1月8日,北京,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评选出的278个获奖项目中,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籍3人分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时堰镇丁谢村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春华参与研发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脑起搏器也称为脑深部刺激器,它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装置,主要用来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起搏器技术难度大,一直被美国独家垄断。“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历经10多年,通过医工融合自主突破核心技术,打破垄断,并通过原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全球引领;原创变频刺激疗法和变频脑起搏器,解决了帕金森病晚期步态障碍治疗的世界难题;实现体外无线充电的“零灼伤”,全球首次实现脑起搏器10年以上的质保寿命;创新电极技术和手术方法,解决了头颈运动引起电极断裂的临床难题;首创安全可靠的远程程控技术,解决了异地患者术后返诊难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产品疗效显著,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省10万元。2017年国内市场占比达60%,而且出口英国等4个国家。正因如此,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时堰镇雍庄村人,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卫祥参与研究的“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传统模拟超材料的等效媒质表征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表征的数字超材料,建了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人工SPP超材料,提出一种性能优越的超薄、可共形SPP传输线,开辟了基于SPP模式的微波领域新分支,实现了超材料研究从跟跑、并跑变成走在世界前列的跨越。

  时堰镇雍庄村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凌祥教授主持完成的“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与疲劳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石化、化工、电力等领域关键装备的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失效难题,历经十余年攻关和实践,开发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失效的表面处理技术。发明了基于玻璃、超声、激光的三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方法,构建了冲击工艺—微观结构—强化效果协同评价体系,实现了表面冲击强化后构件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的科学预测。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发表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43篇。成果应用于扬子石化、泸天化、江苏通宇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大乙烯、大化肥关键装备以及 MVR 离心压缩机涡轮、输气管道等核心设备,极大提高了设备抗应力腐蚀和抗疲劳性能,保障其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位获奖者都是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籍杰出人才,在各自领域取得较高建树。大师兄凌祥于1985年高中毕业,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紧凑式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特种表面处理技术、特种连接技术(钎焊、扩散焊)、高温蠕变损伤与断裂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支撑计划和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与企业合作密切,承接了大量横向项目。1995年从东中走出的胡春华系当年盐城市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2006年,加入清华脑起搏器团队,成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与软件可靠性,参与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高性能植入式神经刺激技术平台,形成了国内首创的系列化脑起搏器。最年轻的蒋卫祥2000年高中毕业,系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全国百优获得者,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主要研究基于超材料和超表面的新型电磁器件、高性能天线及天线罩,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等多项课题。


  编辑:盐城市侨联程光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