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各地侨联 > 无锡侨联 > 特色工作 > 正文
抗日之将 航空之雄——苏光华
2020-05-11 12:52:00

  1914年,苏光华出生于江阴周庄西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原名苏瑞宝,因看到中国落后遭受外侮,立志以光复中华为己任,故改名为“光华”。苏光华高中毕业后报考了金陵大学,当时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他瞒着家人,又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苏光华在校期间,勤奋学习飞行技术、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中央航校第四期毕业的优秀飞行员。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苏光华被编入中国空军轰炸部队十四队参加抗战。同年8月14日,苏光华率轰炸机一小队向盘踞吴淞口水域的日本海军旗舰“出云”、“陆奥”号俯冲投弹,一时海水横飞,硝烟弥漫,敌舰气焰顿时受挫。苏光华战罢胜利返航,机身弹痕累累。当年冬,他驾机载十万军饷和军需品,接济苏北抗日武装部队。

  苏光华一次次驾机参战,屡建战功,因此与其他七名飞行精英一起被挑选出来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机奇袭远征日本,到日本国土散发传单。在当时空军没有雷达,夜航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要完成这项任务很不容易。苏光华与其他七名勇士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紧张秘密的训练,于1938年5月19日夜驾驶两架“马丁”139WC型轰炸机从宁波起飞,开始了中国空军首征日本本土的历史性航程。

  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星座定向、云层掩护,他们飞行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了日本九州西部海岸,勇士们从机上清晰地看到了九州岛上的熊本市,立即从机身射击口处向下投放传单,接着按预定计划,向北作半圆形飞行,飞经久留米、福冈、佐贺、佐世保等城市上空,直达长崎港,一路像雪片般散发传单,由于油量有限,飞机在日本上空盘旋两小时,散发完传单后返航。返航途中,虽然遭到三门湾日舰高射炮射击和浙东日机起飞拦截,并遇上恶劣天气变化,但最终化险为夷,平安归来!

  5月20日早晨,日本熊本、福冈、长崎等地居民,发现了这些传单,由当时在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任职的郭沫若和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撰写的日文传单《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和《告日本各政党人士书》等宣传品,把日本鬼子在中国的血腥暴行昭告日本人民,并号召日本民众不要为日本政府卖命,不要充当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同时警告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决没有好下场,中国人有空袭他们本土的能力。这次空投传单行动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此次行动大灭了日本侵略者威风,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中外各报争相传诵这一特大新闻,苏光华等也由此被称为抗日“飞将军”。

  不幸的是,1940年11月,在成都保卫战中,苏光华驾驶轰炸机不慎被操纵杆撞伤了肺部,身负重伤仍坚持飞回阵地。由于战乱期间缺医少药,造成肺脓疡,于1940年12月11日去世,年仅27岁,他的女儿苏婉仅仅出生52天。(江阴市侨联报送)


  编辑:无锡市侨联柯敬周  
关闭